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0898-08980898
先睹为快!大藤峡博物馆将展示什么宝贝?
大藤峡博物馆主体建筑已经完工,装修和布展正在紧张进行中,许多武宣人已经按捺不住了,都想知道何时开放,更想知道大藤峡博物馆将会展示什么宝贝?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10个梯级中的最末一级,武宣为大藤峡主要库区,主要移民也是在武宣境内。大藤峡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大藤峡地区历史文化的象征,广西红水河梯级开发成就的缩影,来宾武宣的城市文化名片和地标性建筑。
大藤峡博物馆2017年开始筹备,2018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区文化厅同意并正式立项。经一年多筹备,2020年开始动工建设。工程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关注,列为区、市、市、县重点项目。
大藤峡博物馆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5860.12平方米, 约53.79 亩,建筑总面积约 13000平方米,总投资13000万元。主要包括有大藤峡历史文化展厅、大藤峡特色景观展厅、武宣历史文物展厅、文物库房、业务用房等,以及室外配套给排水、供配电、道路硬化铺装、绿化工程设施等,预计2023年11月达到开馆条件,可对外开放。
大藤峡博物馆展厅为4个,一楼两个,二楼两个,约4000多平方米,还有两个多媒体多功能厅,可作为会议,多媒体、临时展厅。展厅展陈共分为:大藤峡地质地貌及自然景观展陈、大藤峡区域历史文化展陈、大藤峡水利开发和移民安置展陈、武宣历史文化展陈四个部分。主要通过文字、声音、物品、 影像、沙盘、雕塑、相片、场景复原、艺术装置、多媒体互动、文物等形式全面展示,力争做到展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到结构完整与格局丰富有机统一。拓展出相应的文化知识、人文知识、民俗知识等,达到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建成一座有时代精神、有文化气息、 有历史韵味、有乡愁记忆、有精彩故事的特色博物馆。
大藤峡博物馆定位为区域性博物馆,展陈内容主要以桂平、武宣、象州、兴宾地区大藤峡流域的文物为主。
大藤峡巨藤跨江场景复原,反映大藤峡传说有大藤如斗,横跨两岸,日沉昼浮。展厅地面以玻璃为面,玻璃底下 水如河流,表现出藤跨江面的意境。
主要运用多通道投影图像拼接、立体空间三维音效、智能化媒体设备控 制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沙盘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块投影幕做成, 然后通过多台投影机搭配投影融合技术,展示出超大无缝的逼真画面。充分地体现区位特点、配套设施、项目特色等,让参观者能够通过数字沙盘展示沉浸式的了解大藤峡地质地貌形成的缘由。
通过还原大藤峡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真实的树干树叶纹理、惟妙惟肖 的野生动物形象并结合大型弧幕投影和立体音响,带给你沉浸式体验,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史前文明古代先民打制石器、刀耕火种、围猎捕鱼等场景展现。展示史前文明人类活动模型,从建造房屋到知道日常生活用具,并以夯土板作为背景,还原当时人们生活真实的自然环境。
大藤峡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富于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水运文化、 古城文化、商贸文化、农耕文化、书院文化、奇石文化。
武宣勒马秦汉中留遗址保护发掘 ,武宣三里旧县宋明城址保护发掘,陈家岭宋窑遗址保护发掘概况,金鸡塘码头遗址保护发掘,象州娘娘村贝丘遗址保护发掘等。
当然,我县馆藏文物3000多件,还有很多关于大藤峡的文物,民俗文物,古代生产生活用器,革命文物等,目前也还在向周边县市收集,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展示。待青运会召开之时,大藤峡博物馆也将同时向公众开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